近日,九冶再次迎來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經中國鋼結構金獎評審委員會嚴格評審,由九冶承建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華書店物流基地(世紀圖書館物流中心)項目榮獲第十五屆“中國鋼結構金獎”,這是九冶繼新疆農六師煤電有限公司2×1100MW超超臨界鍋爐鋼結構項目獲得“中國鋼結構金獎”、新疆醫科大學新校區(一期)教學樓及圖文信息中心項目獲得“魯班獎”后在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中摘得的又一國家級大獎,也是九冶踐行中鋁集團“11336”戰略進行轉型升級、打造專業特色業務取得的一項重要經營成果。該項目集大型倉儲物流、綜合辦公、餐飲、地下人防多種功能為一體,建筑面積74343.08㎡,主體工程鋼材用量達9000余噸。喜訊傳來,九冶上下為之歡欣鼓舞。

抓改革實力再提升

時間還得回到2020年,這一年是“十三五”規劃最后一年,各行各業在回顧“十三五”規劃的同時,開始緊鑼密鼓制定“十四五”規劃。九冶班子經過市場調研后認為,隨著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雙碳”政策落地,裝配式建筑越來越受到國家和社會各界的重視,鋼結構裝配式建筑作為裝配式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技術、成本和環保優勢,具有極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前景。而以冶金為底色的九冶在鋼結構方面具有雄厚的實力,公司2007年便取得中國鋼結構制造企業特級資質證書,成為全國首批30家特級資質企業之一,但是受傳統觀念制約,九冶一直未能把鋼結構作為主業,五個鋼結構廠分別由下屬的二級單位進行管理,作為土建施工的配套業務。經過充分討論,九冶班子深刻認識到,只有回歸主業打造特色,才可能在競爭白熱化的建筑市場爭得一席之地,而鋼結構是九冶最有可能做優做強、做出特色的產業。2020年6月,九冶將分布于陜西、河南、新疆等地的五個鋼構廠進行整合,成立鋼結構科技分公司,將鋼結構業務提級管轄,鋁鋼結構被正式確定為九冶“十四五”規劃重點業務優先發展。為了把鋼結構裝配式業務做實,2021年下半年公司在陜西渭南富平工業園區投建年產5萬噸裝配式鋼結構生產基地,目前已經正式投產。經過整合,九冶鋼結構實現了投資統一規劃、市場統一管理、生產統一調度、采購統一談判,一改過去各自為戰、小打小鬧的被動局面,鋼構科技分公司整體面貌煥然一新,企業實力得到顯著提升,第一年便實現新簽合同12.3億元、制作安裝6萬噸、產值超過10億元,一躍成為西北地區具有重要影響的鋼結構專業公司。

拓市場產品再優化

九冶不僅干過普通工業廠房這類的輕鋼,也干過電站空冷島疊梁、弧形閘門這樣的重鋼,大型商超、體育場館、飛機維修機庫這樣的網架桁架,城市快速干道、公路橋梁、滑雪場館、高檔酒店這樣的市政公用設施。隨著市場細分逐步深化,積聚力量打造專業特色勢在必行。九冶班子審時度勢,決定把重點突破高(高層鋼結構)、大(大跨、大型公建)、新(新型裝配式鋼結構)鋼結構工程作為轉型升級重點和主攻方向,避免與對手在低端市場展開競爭,既要有量的積累,更要注重質的提升,走出一條特色鮮明、效益明顯、品牌卓著、客戶滿意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在富平裝配式鋼結構生產基地建設中,公司從一開始就定位打造以裝配式高層(超高層)住宅、橋梁鋼結構、酒店場館類公共建筑、鋁鋼結構產品為主的新市場,附帶擴展樓承板、圍護結構、鋁制產品等關聯業務。經過兩級公司努力,九冶鋁鋼結構高端市場得到快速拓展,近年來先后承接到咸陽瑞士財富城、陜西華山喜來登國際酒店(五星級)、華山艾斯特室內滑雪場、陜西鑫茂國際綜合樓、新疆烏魯木齊機場擴建、新疆新華書店、北京某超高層鋼構改造、河南鄭州黃河博物館、新疆協鑫硅業年產20 萬噸工業硅項目(一期、二期)等一大批在行業內具有重要影響的鋼結構工程,其中:北京某超高層鋼構改造項目地面高度192米,沈飛某項目桁架跨度79米,西安明德門遺址標識項目(全鋁結構)成為國內外游客打卡“網紅”地標,最近承接的陜西西咸先河灃啟時代裝配式酒店EPC項目建筑面積104760平方米、裝配率高達40%,“高、大、新、特”產品實現了全面開花。

育人才品牌再延伸

常言說:“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鋼構產品由于結構復雜性和材料特殊性,對焊接要求特別高,要造出高質量的產品,沒有高質量的技能人才絕不可能。九冶能頻頻攬到一般隊伍不敢承接的“瓷器活”,正是基于擁有一支在業界享有盛譽的焊工隊伍。公司歷任班子十分重視焊工隊伍的培養,專門在河南鄭州、陜西漢中設有兩個焊接培訓中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對焊工進行專門培訓,幾十年來從未中斷。為了練就過硬本領,九冶焊工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尤其是夏天,操作車間氣溫高達五、六十度,大家還得穿著厚厚的工作服,被鐵水灼傷、電弧打眼更是家常便飯,但師傅一絲不茍,學員學得認真,為的就是關鍵時候站得出來、危急關頭沖得上去,所以這支隊伍人才輩出、榮譽等身,不僅有20世紀80年代全國冶金行業“勞動模范”張敦大、董兆軍,“新長征突擊手”鄭耀魯這樣的前輩名師,也有近年涌現出來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肖紅梅、陜西省“勞動模范”王會軍、黃春波,“三秦工匠”“陜西省首席技師”袁培東、“全國技術能手”魏創科、杜澤建這樣承前啟后的中堅骨干,還有遍布于各施工現場的百余名青年新秀,形成了老中青、傳幫帶相結合的人才梯隊。近年來,通過這批焊工之手,九冶獲得三個“技能大師工作室”、各級別技術比武榮譽幾十項,創建出包括“中國鋼結構金獎”“中國安裝之星”在內的精品工程過百項。在承攬北京某超高層鋼構項目時,剛開始甲方對九冶制安實力表示懷疑,市場開發人員列出擬參加該項目施工的焊工名單并表示將安排技能大師董兆軍親自坐鎮指導后,最后放心地把項目交給了九冶,目前該項目質量、進度、文明施工都得到了甲方的高度認可。九冶焊工為鋼構業務拓展注入了靈魂,鋼構業務為焊工施展才華搭建了舞臺,“九冶焊工”和“九冶鋼構”兩大品牌互為成就,相得益彰,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強勁勢頭。(來源:中鋁九冶    羅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