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我國要實現鋼鐵大國向鋼鐵強國的轉變,關鍵在于依靠強大的產業力量,人才培養是關鍵。不僅僅需要專業技術領軍人物,更需要一大批能夠高超精準的掌握先進技術、高效熟練操作先進裝備、善于潛心鉆研生產工藝和不斷更新運用現代化管理理念的高技能人才隊伍,用人才托起鋼鐵強國夢。

一、積極搭建平臺,肩負起培養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為充分發揮職業技能競賽在促進技能人才培養、推動職業技能培訓和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服務就業創業和冶建行業高質量發展,中國冶金建設協會積極主動肩負起培養選拔面向勘察、設計、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為技能人才的成長提供更多平臺、創造更多機會。

多年來,協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服務人才強國、創新驅動、“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堅持“創新引領、公平公正、高效節儉、綠色安全、交流共享”的理念,積極主動開展冶金建設行業技能競賽活動。“全國冶金建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確定為中國技能大賽中的“國家級二類競賽”,是全國冶金建設行業最高層級的賽事。協會每年都結合行業實際和用人單位需求,開展不同工種的行業競賽活動,這些年通過開展砌筑工、測量員、電工、起重工、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工廠領域)等多種賽項,持續不斷改進賽制、完善組織、優化考評,提高競賽科學化、規范化水平,并根據競賽辦法對每個賽項獲得前三名并符合條件的選手,經報人社部核準后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對獲得第4-15名的選手,由相應職業資格實施機構晉升高級工職業資格,已具有高級工職業資格的可晉升技師職業資格,有效推動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冶建行業技能人才,進一步提升冶金建設運營服務能力,推動行業工匠精神的普及與發展,培養造就一大批滿足鋼鐵企業發展需要的產業大軍。

二、多措精準發力,加強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

為進一步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冶建協會多年來高度重視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緊密圍繞冶金行業發展需要,不斷創新和升級企校協三方合作模式,積極與Bentley等多家企業、科研院所、集訓基地、職業技校開展友好合作,同時充分發揮會員企業優勢作用,推進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工學結合、崇技尚能、德技并修,定向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優化企業的“造血”功能,培養符合新時代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一是積極開展各項專業技能培訓教學工作。為適應數字化建造對人才隊伍的需求,疫情期間協會與奔特力(北京)有限公司合作,開展線上免費精品課程,在三周的培訓時間內,完成了包括施工管理、工廠管道設計、電氣設計等八門精品課程的在線教學,參訓人員達到11926人,培訓效果良好。

二是積極開展壓力管道設計審批人員資格鑒定工作。協會根據行業內外各單位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求,開展專業培訓和鑒定工作,通過合理設置專業課程,實施教學計劃和安排教學,合力培養創新型實用型技能人才。僅2020年至今,組織行業和社會資深專家,為冶金、化工、市政、燃氣、醫藥、輕工、石化等行業的145家單位培訓壓力管道設計審批人員1057人,培訓質量和服務水平得到了各行業的高度認可。同時,協會充分利用資源優勢,聘請行業內具有深厚專業知識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專家教授,組建專家庫,僅2020年至今完成了陜西、寧夏等省所屬12個設計單位的壓力管道設計現場鑒定評審工作。

三是聯合五大行業開展競賽活動,選拔、培養行業技能人才。協會聯合石化、化工、石油、電力、核工業等五個行業共同舉辦了全國技能大賽-吊裝大賽和行業發展論壇,通過競賽全面考察選手的綜合能力,包括對空間的判斷、操作的協調、控制的精準、環境的應變及心理壓力的調整等,充分展現了精英們的工匠風采,起到了相互交流、切磋技藝、提升技能的作用。同時,協會通過選拔、培訓、競賽等手段,逐步建立起一支專業齊全、水平高超、敬業負責的高級技術、技能專家團隊和裁判員隊伍。通過開展名師帶徒特色培訓,從各個工種遴選技能名師,利用會員企業職業技校和集訓基地進行名師帶徒專業培訓,服務于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需求。

四是積極做好世界技能大賽支持工作,努力培育冶金行業拔尖領軍技能人才。自2011年起與焊接協會共同參與世界技能大賽相關職業參賽選手的培養工作,迄今為止,冶金行業選手在焊接項目取得三連冠的優異成績;在去年結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上,中國十九冶肖林和王浩分別奪得國賽精選賽和世賽選拔賽兩類賽事桂冠,中冶集團共9人躋身第46屆世賽焊接、建筑金屬構造兩項目國家集訓隊,充分展示了年輕技能人才的精湛技藝和良好精神風貌。

三、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培養“碳達峰、碳中和”專業技能人才

實現“中國制造2025”,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動中國成為制造業強國,“中國制造”正在向“中國智造”強力邁進,冶金行業也正在向智能綠色低碳轉型,“碳達峰、碳中和”等方面的高技能人才必將承載著光榮的歷史使命,也必將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冶金行業要實現智能綠色低碳、創新發展,亟需解決相關人才儲備等方面的挑戰。要瞄準冶金技術前沿,強化頂層設計,持續深化改革,充分借助國內重點鋼鐵企業和重點項目、重點高校、科研院所、集訓基地、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力量,努力培養從設計研發、制造工藝、設備操作、流程管理等多方面、多層次優秀人才,努力構建智能綠色低碳發展新格局。

一要加強低碳創新人才的培養力度,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行業協會要發揮在科技創新咨詢、成果推廣應用、學術交流和科技普及等方面的作用,強化創新驅動發展能力,著力突破關鍵低碳冶煉技術,加快綠色低碳關鍵領域的工藝創新,加快推進科技成果快速在相應專業領域的研究、驗證、推廣、應用和再評價,努力探索實現碳中和的有效途徑。

二要加大標準技術審評人才隊伍建設力度,深入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要更好地發揮標準體系在綠色制造體系建設中的引領作用,組織業內專業人才加快建設綠色礦山、綠色工廠、綠色建筑、綠色園區、綠色供應鏈以及綠色評價與服務等標準體系,以公平、公正、公開的綠色制造評價體系為保障,規范和促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從而推動冶金行業綠色低碳發展。

三要加強數字化、智能化領域技能人才的培養力度,深化智能制造。當前,隨著數字車間、智能工廠的逐步普及,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設各環節普遍應用,諸多無須特別技能和專業知識或重復機械性的崗位未來最容易被取代。要加強智能制造領域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充分發揮BIM以及裝配式在建造業中的重要作用,牢牢掌握智能設備維護能力和生產運營管理能力,著重培養和發現在智能建造關鍵技術研究、基礎軟硬件開發、智能系統和設備研制、項目應用示范等方面的優秀技能人才,以技能人才培養的轉型升級助推制造業的智能化升級。

四要搭建專業人才交流研討平臺,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優勢作用。協會要積極開展具有前瞻性和戰略性的研討,通過開展“冶優”“四優”等成果評價活動,在解決冶金行業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創新技術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努力成為能夠對冶金行業重要新工藝、新技術進行深度研究的專業平臺。

“專業的高度源于探索的深度和堅持的程度”。大國工匠是這個時代的精英、國家的脊梁、群眾的楷模,冶建行業協會將繼續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一如既往重視員工技能培訓,加強職業教育,廣泛開展職業資格鑒定,努力構建一支堅守專業初心,潛心科研創新,擁有執著專注、精益求精、德技雙優“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隊伍,進一步激勵廣大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為推動冶金行業智能綠色低碳技術的創新發展和行業節能減排,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