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全球最大機場動脈搭起中冶“骨架”
    發布日期:2019-08-28

6月30日,備受矚目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開始竣工驗收,標志著這座全球最大在建空港由工程建設階段全面轉入運行籌備階段。
其中,由中國五冶集團承建的北京新機場行李處理系統鋼平臺工程也如期完成建設。這是國內首次自主設計、制作安裝的超大型機場行李處理系統鋼平臺工程,將助力這一擁有世界最大航站樓的機場“鳳凰展翅”。
行李系統是機場航站樓最復雜的系統,被譽為“機場動脈”,對于龐大的北京新機場而言更是如此,這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行李處理系統包含數百套值機線路和復雜的分揀、運輸體系,輸送帶總長度達到38公里。中國五冶承建的行李系統的鋼平臺工程就是這個超級復雜體系的“骨架”。系統
為了穩穩托起這套高精尖的行李處理系統,保障其穩定運行,鋼平臺的質量標準、施工工藝、組裝精度要求甚高,以平整度為例,總面積7.2萬平方米的鋼平臺的平整度必須控制在1厘米的誤差范圍內。
項目技術團隊利用鋼板幅寬減少拼接,從源頭上減少誤差產生的可能,并通過限定焊縫間隙、嚴控緊固件連接、提高安裝精度,使鋼平臺的平整度控制在5毫米左右,遠超設計要求,完美解決了“平整度”這一難題。
同時,技術人員還通過運用數字化軟件建立三維模型,放樣出轉換梁實樣與連接實樣,合理布置安裝空間,解決了鋼平臺與其他專業的“和平共處”的難題。針對3.2萬平方米的核心區平臺及3500平米的螺旋段和連接區,項目部通過搭建高精度組裝平臺用于主體桁架組裝焊接,并采用三維模型輔助安裝,加工制作則用工裝胎具組裝,從而保證螺旋線的平滑,解決了整個系統中最復雜、施工工藝要求最高區域的難點問題。
此外,項目部反復對安裝焊接、緊固件連接等關鍵步驟進行重點檢查,及時整改漏焊、鋼平臺與土建結構連接處縫隙過大等問題,最終保質保量完成了各節點目標。
項目高標準高質量的履約,離不開敢于擔當、拼搏奉獻的中冶人。
54歲的彭明華是鋼平臺工程的項目經理,作為擁有多年參與過“急難險重”任務的“老兵”,彭明華是同事們心中公認的“硬漢”,在他的帶領下,一支強有力的“硬漢團隊”一天也不耽誤,一天也不懈怠,成為了項目建設的有力保障。
爭分奪秒 扎根現場
為了克服工期緊、工程量大、場地狹窄、現代化機械設備難以進入等實際問題。項目團隊科學組織,精心編制施工策劃,并嚴格按照計劃施工。
為了確保充足的人手,項目團隊在工程啟動之初便培訓了一批熟練技術工人,在快速熟悉工序和技術要求之后,一遍施工,一邊培訓新手,從而在確保“質”的同時增加“量”。
項目團隊還將工作任務合理劃分成小塊,并按從上至下、從簡到難的思路,分區域、分樓層同步施工,保證多個作業面同時推進,達到縮短工期的效果。與此同時,項目部還組建技術骨干班組,突擊異形、斜坡、連接段和非標異形等核心區域。
“硬漢團隊”的工作業績也征服了業主。北京新機場建設指揮部專門給五冶發了一封感謝信。而由于五冶技術質量過硬,在完成自身項目建設的同時,項目部還承擔了項目新增的鋼平臺及其他航站樓相關建設內容,受到業主好評。
目前,北京新機場工程已進入運營籌備的全面攻堅階段,中國五冶將繼續做好保障工作,助力北京新機場9月底順利投入運營。 (中國五冶集團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