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地層深處的潔凈建造
——中國華冶打造綠色環保礦山紀實
    發布日期:2021-11-25
草樓鐵礦全景
井下光面爆破巷道
暗淡、碎石、泥水、粉塵,這是傳統冶金礦山井下巷道環境給人留下的深刻印象。然而,在中國華冶建造的安徽草樓鐵礦井下,你看到的情景是:巷道和硐室內平整干凈,道路安全標識醒目規范,各種風水管路筆直掛設,照明燈一字排開,破碎粉塵不見蹤影,猶如一座燈火輝煌的地下宮殿。草樓鐵礦工程榮獲“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單位”,全國唯一一家五星級現場管理礦山,冶金礦山第一個“魯班獎”。 在這個遠離城市的地下礦山,發生了建造模式滄海桑田般的歷史大變革。
思路決定出路。中國華冶黨委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論述中得到啟發,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作為企業發展的指揮棒,在培育綠色發展理念、規范員工行為習慣、打造節能環保生態礦山、集成綠色建造模式、延伸綠色發展領域等方面,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實踐,打造礦山建設綠色發展新業態,在保持競爭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上找到了新的突破口,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改變傳統礦山建設新模式 培育綠色發展新理念
中國華冶承建的草樓鐵礦工程,地處淮河中上游平原,礦區四周稻田縱橫阡陌、村落密布,被稱為“村莊里的礦山”。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礦山建設必須杜絕環境污染,做到清潔生產、無廢開采。起初,職工們別說建設綠色環保礦山,就連安全文明工地概念也很生疏。有一支安裝隊伍,在井下巷道安裝風水管路時,按照安全文明工地建設標準,要求安裝完的風水管路橫平豎直,管路到巷道中心線距離必須統一。盡管這支隊伍里大部分是經驗豐富的老工人,但面對不規則的巷道斷面、巷道拐彎兒多、管道接頭多帶來的操作習慣改變等難題,思想一時轉不過彎來,不知道這活兒該怎么干。項目部采取措施,組織安裝作業班組職工學習安全文明工地建設新知識新技能,派技術員、質量員跟班指導,手把手地教,不符合要求的必須返工,亂扔亂放的毛病必須改掉。就這樣,培養出了一批技術能手、質量標兵,逼出了一批能工巧匠,不但把綠色發展理念的種子播進員工心里,而且還要澆水施肥,讓它發芽、開花、結果。
中國華冶副總經理馬維清是當時草樓工程項目的項目經理、安徽分公司經理,他敏銳地洞察到了礦山產業發展演變的趨勢,深刻認識到綠色建造必定成為施工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建設綠色礦山能力必將成為一塊厚重的市場“敲門磚”,因此向華冶公司提出了把草樓鐵礦工程建設成國內礦山行業第一個“魯班獎”工程的設想和建議。這種前瞻性大膽創新,與公司發展戰略高度契合,因而得到了公司領導的支持,期待他們能夠“吃第一口螃蟹”,成為中國華冶礦山版塊創新發展的開路先鋒。
面對新任務新要求,有的員工因為思想意識跳不出傳統施工的“小圈子”而感到無所適從。馬維清把團隊成員叫到一起,統一思想認識,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領群眾集思廣益,研究制定了打造綠色礦山、捧回“魯班獎”整體規劃,從培育員工綠色發展意識、健全安全文明工地制度、建立創優工作機制到綠色建造模式的打磨,都做了精心部署。馬維清強調,構建綠色建造模式,打造綠色環保礦山,獲得“魯班獎”,我們都是頭一回,難免有壓力。但是,這條路我們一定要踩出來。這是一個系統工程,要靠培育全員綠色發展理念激發人的主觀能動性,實現要我做變為我要做;要靠嚴格的規章制度倒逼出行為規范,實現我不敢不做;要靠技術創新攻克難題,實現我能夠做;要構建成熟的綠色建造模式,實現可復制和推廣。
為了實現這個新的奮斗目標,安徽分公司把打造學習型領導班子作為建設綠色礦山的重要抓手,黨委領導班子帶頭,深入開展“學習年”活動,至今連續舉辦了十個學習年。他們邀請魯班獎評審專家授課,虔誠而執著地學習國家和行業標準及施工規范,組織編制了測量、技術、質檢等作業指導書,作為內部作業標準,倒逼員工養成嚴格按規范操作的好習慣,逐步樹立綠色發展理念。
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通過思想領、制度逼,雙向發力,讓綠色發展意識牢牢扎根在員工的內心深處。在一線班組,有的職工對施工生產與節能降耗的之間的關系不理解,對一些廢棄的邊角料視而不見,對一些跑冒滴漏現象不以為然;項目部對巷道爆破超欠挖等典型問題,都有嚴格的量化考核和懲戒措施,有的員工就認為這是小題大做,是雞蛋里面挑刺。對此,黨員干部就深入到班組,用舉例子的方法跟他們算細賬,引導員工認識到一定量的超欠挖會增加多少人工和運輸消耗,從折算的金額中懂得了節能降耗的大道理,捅破了隔在員工思想認識與綠色發展理念之間的“窗戶紙”。
在井下各個巷道、硐室,除了安全標志、警示語等標牌,項目部還精心制作了宣傳畫、名人名言牌匾,設置了黑板報,布設在出入口、硐室等顯眼位置,用職工群眾喜聞樂見的順口溜、成語典故等大眾化語言比喻打造環保綠色礦山的好處和價值,被大伙譽為“會說話的井下文化走廊”。
這種全方位沉浸式教育,把職工群眾的思想真正統一到了企業推進綠色建造的大局上來,產生了鏈鎖效應,激發大家積極踐行綠色發展新理念,處處彰顯工匠精神和創造精神。在井筒裝備安裝施工中,為了提高安裝精度,減少罐籠上下運行時產生的噪音,確保一次試車成功,一些老職工用木工刨子把木罐道表面凹凸不平的地方刨平,變現出對工程質量斤斤計較、對環境保護錙銖必較的精細作風。
落實節能降耗硬舉措 淬煉綠色建造新模式
環境干凈整潔,工程質量過硬,施工節能降耗,這是中國華冶對綠色環保礦山的基本定位。其中,環保和節能降耗是主線,貫穿到打造綠色礦山全過程。圍繞節能降耗這個中心線,項目部設置了粉塵治理系統,開發了資源再利用工藝,建立了責任區考核機制,深入推進綠色生態礦山體系化建設。
一是治理粉塵,潔凈環境。粉塵一直是礦山的頭號污染源。這種漂浮物,彌漫在礦山的各個角落,對作業人員的職業安全健康造成直接威脅。中國華冶把消除粉塵污染作為建設綠色礦山的重點任務,在井下作業場所設置了除塵裝置,在工作面、溜井、出礦巷道、卸載站等粉塵集中產生的地方安裝自動噴淋裝置,利用井下循環生產用水進行噴灑作業,達到降塵除塵的功效。對其他一些環節產生的粉塵,也通過優化和改進工藝解決粉塵污染問題,做到全覆蓋。針對電機車在卸載站卸礦時也會產生大量粉塵,原來的自動噴淋系統管路架設在卸載站頂部,經常發生淋水導致電機車線路故障。班組職工想辦法出主意,將噴淋管路改裝至卸載輪底部,使水不經過車體本身,直接噴灑到礦石上,很巧妙地解決了噴淋導致電機車故障的問題。在張莊項目部,溜破系統礦石粗破碎和皮帶機運輸過程,是粉塵產生最多的生產環節之一。項目部積極與業主單位溝通,經過多方考察研究,不惜重金引進了整套微孔膜濾布除塵系統,將游離粉塵吸附在微孔膜濾布表面,隨著吸附粉塵量的增加,粉塵會自動沉降至粉塵收集車內,做到了無害處理。為了有效監控粉塵治理,項目部在礦房、主要巷道等地點安裝了粉塵在線監測系統,實現了粉塵污染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實時監控,為井下施工人員打造了一個安心舒適的作業環境。
二是變廢為寶,節約資源。項目部還將選礦后的尾砂作為礦山回填的主要材料,使絕大部分選礦廢料又回歸地下;把礦山采礦、選礦的廢水集中回收凈化,又重新成為礦山掘進、采選、破碎用水;井下無法利用的石渣經過干刨、破碎等程序,加工成規格不等的建筑材料,
使廢渣得到有效利用,變廢為寶并成為一項效益可觀的產業。項目部合理利用資源,科學處理垃圾,使草樓鐵礦成為一座沒有垃圾的礦山。在遼寧鐵蛋山項目,采場生產廢水通過各個分段水溝以及泄水井最終匯集到下中段水倉,在井下水倉進行沉淀處理后經水泵揚送至地表3000m3高位水池,再用于采礦生產道路灑水、農田灌溉、樹木澆灌等工業、農業用水。對廢石處理,項目部發動職工搞“頭腦風暴”,想出了廢物再利用的好點子,把廢石用來回填原露天采礦場和鋪路。
三是技術創新,提高能效。淘汰落后產能,引進先進設備,提高施工效率,確保工程質量,已經成為節能降耗的重要手段。近幾年,中國華冶把提高礦山施工裝備水平作為鍛造綠色建造硬實力的技術支撐,積極融入“智慧礦山”新潮流,不斷加大先進設備投入,向礦山建設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新高地攀登。張莊項目部接手井下運輸無人駕駛系統操控后,組織工程技術人員組成攻關團隊,圍繞無人駕駛系統與現場條件的適配性進行深度開發,優化技術參數,排除了大量先進技術“水土不服”的疑難雜癥,系統運行效率更高,性能表現更加穩定。技術團隊全面熟悉無人駕駛機車機械部分改造原理,熟練掌握了電機車自動化系統的運行方法及使用技巧,并獨立完成了7#電機車無人駕駛機械部分改造,一人獨立操作兩臺電機車運行,大大提高了設備使用效率和生產管理水平。之后,他們又投入到井下破碎系統自動化和智能化改造,實現破碎系統無人值守自動化運行,徹底改變了人工現場操控破碎機的傳統,僅由一名操作人員在地表的操作室中進行遠程智能化操控,便可以實現井下兩臺破碎機的運行,操作人員遠離現場,不再受粉塵、噪聲、震動的困擾,大大降低了職業病的發生幾率。遼寧鐵蛋山項目,配置了Boomer281掘進臺車、YT-28鑿巖鉆機、Simba1254中深孔鑿巖鉆機、BQF-100裝藥器、ST1030柴油鏟運機、EST-3.5電動鏟運機等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程度較高的新型專業設備。項目部采場分段各掌子面利用EST-3.5電動鏟運機鏟礦至溜井,實現了無軌機械化采礦。草樓鐵礦項目部針對采礦生產中存在的大孔、中孔偏斜問題,采取改變裝藥結構,保證中孔拉底高度、減小大孔爆破震動,保護礦柱及充填體的穩定,減少礦石貧化。
四是規范約束,制度保障。為了確保節能降耗措施得到貫徹執行,實現制度化、長效化,項目部制定了《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制度》《機械設備檢查評定標準》《文明施工管理辦法》等管理制度,推行標準化管理。他們從標準、目標、責任、措施、考核等方面,建立健全了安全生產保證體系、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體系、生產技術管理體系、職業健康管理體系、機電設備管理體系和安全保障體系等管理體系,在標準化實施的廣度上和深度上進行全面覆蓋。在管理上,他們進行區域責任劃分,項目部劃分到分隊,分隊劃分到班組,班組再劃分到個人,從開工時就嚴格按照標準化進行施工,嚴格按照管理體系的要求,積極改進監管方式,建立“執行—檢查—改進—提高”的PDCA循環模式,形成制度不斷完善、工作不斷細化、程序不斷優化的持續改進機制。他們還制定了一系列考核制度,明確安全標準化職責范圍、操作方式和考核標準,逐步達到了管理制度化、教育經常化、行為規范化和作業標準化。通過持續不斷的整改、完善和提高,項目的安全質量標準化管理已經深入人心,員工形成了上標準崗、干標準活的習慣。
打造礦山建設新標桿 打開轉型發展大空間
家有梧桐樹,引來金鳳凰。中國華冶創建的第一座綠色生態礦山引來眾多業內專家、省市領導、各大礦山企業觀摩學習。當地幾家礦業公司多次組織各駐礦單位負責人、班組長以上干部到草樓鐵礦施工現場召開了“學華冶、抓現場,促管理、上臺階”現場會。“魯班獎”專家組察看草樓鐵礦井下現場后感言:“顛覆了我們以前對礦山的看法,中國華冶建設與管理的草樓鐵礦,應該說是國內最好的!工程建設、現場管理、文明施工、標準化建設方面,不愧為國內冶金礦山建設與管理的楷模。”
以節能降耗為目標,以技術創新和工藝創新為支撐,以規范化標準化施工為保障,將井下粉塵治理系統、資源再利用系統和礦山設備智能化系統打包,完成了系統功能集成,形成了一個可復制、可推廣
的綠色建造新模式,在中國華冶礦山版塊推廣和應用,打造了巴基斯坦杜達鉛鋅礦、鐵蛋山等綠色礦山建設新標桿。走進中國華冶天津第三分公司承建的鐵蛋山鐵礦,映入眼簾的不再是漫天的灰塵、灰蒙蒙的山巒以及坑坑洼洼的泥土路,而是和煦的陽光、綠茵茵的草地以及鮮花盛開的休閑花園。采區道路、供水、供電統一規劃管理,生活垃圾統一回收,生活污水達標排放。礦區老舊土路變成成了油漆路,路兩旁栽種了大量的防塵樹,種植了大面積的草坪。礦區修建了休閑娛樂廣場、燈光球場,實施了硬化、綠化、亮化,配置了各種各樣的休閑娛樂健身器材,成為員工休閑娛樂的好地方。
潔凈建造,轉變了冶金礦山建設市場競爭模式,由市場營銷競爭轉向品質品牌競爭,由成本競爭轉向建造模式競爭。中國華冶綠色建造模式,不但讓傳統冶金礦山舊貌換新顏,而且把環保和節能降耗融入綠色礦山內核,成為看不見的市場競爭新優勢,讓綠色礦山更有品質。近年來,中國華冶礦山版塊市場營銷不斷取得新突破,承攬工程項目的體量不斷增加,新簽合同額越來越大,新中標的礦山項目單體規模達到9億元,創出歷史新高;同時,憑借礦山全產業鏈能力,還拿到了一些新建礦山的基建、生產一體化打包工程,礦山版塊發展規模和質量都有顯著提升。 (中國華冶集團 武平文)